對話框貼紙

觀察
理解的視覺呈現

活動介紹

英語中的「Empathy」一詞原意為移情,是個美學用詞。其起源可追溯至1900年代早期,由德語Einfühlung一詞翻譯過來,以希臘語中的「em(指內在)」代替「Ein-」及「pathos(指感覺)」代替「-fühlung」組合成詞。

「Empathy」一詞在早期並不包含理解他人的意思,而是解作將個人想像的感受與行為投射於物件上,即移情於物。移情在當時被視為美感享受的關鍵能力。直至1930年代,美國心理學界始將詞意延伸至能理解他人的共情能力。

活動目的

如果物件能說話會怎樣呢?它們會說什麼呢?又會想與誰說話呢?

學生可以利用對話框貼紙用另一種角度想像物件。貼紙包括引導問題貼紙及空白貼紙,協助學生代入物件,重新想像不一樣的人與物關係。

活動內容

介紹活動 (10 分鐘)

向學生解釋活動目的及所需步驟。

使用貼紙(40 分鐘)

學生選擇與項目相關的物件,並提供物件相片或繪圖。
學生利用不同的貼紙,想像及模擬物件會根據引導文字「說」什麼內容。

返回所有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