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集體智慧

啟發創新力量

 

 

 

關於「騷•In•廬」知識平台

「騷•In•廬」知識平台是一個網上資訊庫,旨在為社區提供社會創新經驗的案例和工具,並將設計思維帶入社區實際應用。我們期望藉著分享創新高效的解決方案,讓有志者按需要適度採納及調整其內容,由此延展個人構思,融入項目中使用,一步步驅動社會改變。與此同時,我們欲透過分享相關知識,集合一眾對社會創新抱有熱誠的人士,建立廣泛的協作網絡,共同參與社會創新行動。

CASES

青年參與

滾動的書:深入社區的兒童流動知識車

流動概念的書車,為香港貧困兒童提供閱讀體驗。 概述 對於貧困家庭的小朋友來說,能夠有閱讀的機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小朋友擁有閱讀機會,也會覺得閱讀是一件無聊活動。身邊缺乏閱讀資源,小朋友抗拒閱讀,必然減少學習新知識的機會,阻礙他們未來的發展。 成效 「滾動的書」(Rolling Books)一直致力推廣閱讀,經常為香港弱勢家庭的兒童舉辦具互動性和引人入勝的閱讀活動,讓他們體驗閱讀樂趣。組織利用流動書車的概念,創造平等無障礙的空間,讓孩子們前來閱讀和學習。組織亦會收集優質的二手書,以免費或非常實惠的價格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 過程 靈感 「滾動的書」創辦人莊國棟(James)擁有豐富的書店經營經驗。James在2018年首次申請好薈社種子基金時,便想著要去租一輛客貨車,駕駛它到城市每一個角落,成為當地的流動圖書館。在某一天的下午,他嘗試在學校操場上實行這個想法,但他很快便遇到難題。 老師們作為持分者並沒有積極提供反饋。因此,James決定來個小實驗,在兩個地點同時進行閱讀活動——一個在學校禮堂,一個在停泊於操場上的客貨車。他發現,由於禮堂的空間比較大,因此參與者的參與度較高,亦更願意提供意見。然而,儘管他已為客貨車裝飾一番,但仍沒有成功引來迴響,吸引人流。…

社會共融

看得到的錢包:便利視障人士生活的鈔票識別錢包

鈔票識別錢包,令視障人士生活更方便。 概述 很多視障人士都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形形式式的不便與困難,而難以分辨鈔票便是其中之一。這為他們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或會因此而遭人欺騙。 成效 「無事無事研究所」 (Mosi Mosi) 團隊有見及此,便設計了一個有助視障人士分辨鈔票的錢包。錢包上裝有金屬標記,讓他們可以鈔票的不同長度、寬度來辨別鈔票。 過程 靈感…

社創設計教育

快速模型製作:以模型製作作爲思考過程

概述 貧富差距影響深遠,對中學生而言是個宏大的議題。如何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並增加他們對這議題的認識?2020 年 10 月至翌年 5 月,JCDISI 與台山商會中學合作舉辦工作坊,讓修讀通識科的學生參與,延伸他們在學科中對全球化議題和持份者分析的學習,對貧富差距進行探究,製作互動裝置,舉辦沉浸式展覽,讓學生體驗貧富差距。 過程 啟發思維…

社創設計教育

轉移法:以設計思維解決中學生英語學習問題

概述 傳統教育的學習內容大多由教育工作者擬訂,如果讓學生參與其中,又會怎樣? 於2021年3月至5月,JCDISI與聖公會聖匠中學合作舉辦工作坊,讓一班中四學生反思自身和其他同學學習英語的方法,並重新設計更合符學習需要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活動。 過程 啟發思維 學生由自己出發,透過寫下不同的關鍵詞,探討自己學習英語的難處。然後,他們與設計對象-初中學生,進行訪問,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接著,他們把學習時出現的情緒分類,探討學生在不同學習模式中的感受,並嘗試找出他們的學習需要。 構思 為了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運用聯想的方法,首先回想自己學習不同事物的經歷,然後在每段經歷中抽取一件物件作為構想的起點,設想以學習其他事物的原理來學校英語,從而啓發出不同的學習情景,他們慢慢把這些想法放到不同的學與教方案中。 他們為了讓同學和教師體驗他們所設計的方案,便進行原型製作,簡單地展現教學工具與教學活動。例如,有些組別的學生製作互動卡牌,讓同學透過英語俚語和電影金句來增添學習英語的趣味;亦有學生以校園探險、戲劇和桌上遊戲等學習活動讓同學在不同場景中練習英語。 實行…

社會共融

廢物處理中心:以系統規劃方法促進社區共融

已計劃興建的洪水橋多用途廢物處理綜合大樓個案研究 概述 社區共融廢物處理中心(以下簡稱SIWMH)的社區設計結合了「用家為本」及「人性化」的原則,為未來社區廢物處理的發展提供願景。 SIWMH的設計方案倡議「由下而上」的參與方式,邀請公眾參與構想過程和諮詢,亦參考民間及業界的回收項目與措施,了解社區對一個社區廢物收集與回收空間的期望和想法。項目團隊並邀請建築師和設計師參與設計過程,最終將多個界別的想法化成具體的設計方案。 2019年,食物環境衛生署計劃在洪水橋興建一幢六層高、結合廢物收集及回收設施的多用途綜合大樓,而SIWMH就是以這幢綜合大樓的規劃為藍本,進行設計的個案研究。對政府而言,興建一幢集廢物收集及社區回收中心於一身的綜合大樓無疑是個新嘗試。 新設計包括大樓外觀設計、地面至二樓的空間規劃,以及天台用途。設計將SIWMH的不同空間部份相互連接,能更有效地發揮協同效應,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 大樓設計的其中一個關鍵目標是加入社會共融元素。整個設計過程優先考慮清潔工人及回收工人的需求,為他們建造設施,提供有尊嚴的工作環境。除此之外,設計也加入了新元素鼓勵公眾參與日常回收活動,推廣減廢理念,從而提高處理中心的使用量,促進與社區的聯繫。 成果 SIWMH的規劃及設計方案在社區廢物處理的未來發展有以下幾項創新啟示: 展示政府綜合大樓可透過有效的空間設計,將廢物處理、回收過程及社區參與集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