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拐杖除了是步行輔助器,更是行動不便人士重回自主生活的工具。
BNET-Tech (必靈科技 )是一家社會企業,主要產品是名為「優杖」(StickU)的步行輔助產品,創辦人梁渭聲先生(Richard)這款手杖透過感測裝置提供照明、發熱扶手及緊急求救訊號。當使用者按下求救訊號,拐杖就能通過藍牙連接智能電話,再自動發短訊至預設的家人。創辦人希望利用這款手杖,讓走動不便的用家重獲步行的樂趣,在解決舊有拐杖的痛點同時,讓其外觀變得更時尚新穎,擺脫傳統「輔助器」的標籤,讓用家在使用時更有尊嚴。
成果
從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原型設計(Prototype),再到作爲樂齡產品推出零售市場,「優杖」將近七年歷史。期間,項目團隊不斷修訂設計,因時制宜,以切合用家需求。目前「優杖」更可以配合手機應用程式使用,發揮個人健康監測、通報位置,甚至娛樂的功能。考慮到這是步行輔助工具,其承托力受年齡、性別和體型等因素影響,項目團隊將會繼續改良產品,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未來會加强在外地市場推廣。
「優杖」的產品研發過程中,涉及同理心、需求定義、原型設計等設計思維理念,同時在原型設計過程中牽涉不同科技原理。因此,項目團隊將「優杖」轉化成教學課程,以此作爲形象化的媒介,教導中小學生相關概念,培養下一代對研發樂齡科技的興趣和能力。
過程
靈感
「優杖」的設計靈感來自創辦人Richard的姊姊 —— 她罹患癌症,被醫生建議使用步行輔助器以減低受傷風險。然而,由於Richard姊姊想保護形象,她選擇不使用拐杖。 Richard姊姊的生活經驗正正代表了因爲突如其來的身體變化而行動不便,在對拐杖有需求的同時,希望保有尊嚴地自主生活的人。創辦人Richard 期望幫助家人的心及洞悉市場對新型拐杖的需求,他因此萌生出創業念頭。
其實早在產品設計的初階段,團隊收集目標用家對當時市上的拐杖選項之評價,發現大部分人有「用拐杖等於示弱」的標籤化印象,不單是行動不便的用家,主要用家群——長者也不希望被一眾街坊貼上標籤,因此對使用拐杖有種迴避心態,不敢坦蕩地使用拐杖,並視拐杖為功能單一的工具,只可用於輔助步行。
創辦人Richard透過研發新產品,打破用家和社會大衆對使用步行輔助工具的偏見,並能預防和應對意外事故。
構想
在產品設計的初階段,團隊確立產品設計的目標對象 —— 希望維持獨立自主生活而行動不便的人士,很快便決定以智能手杖作爲解決方案。
那麽,到底爲這些目標用家而設的智能手杖有什麽必要功能呢?而如何利用科技來解決呢?
項目團隊站在用家角度,想像在自主出行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從而勾勒出產品的功能 / 設計原則,例如:跌倒通報、位置通報、智能照明等,保障其獨立出行的安全性。在產品開發階段,項目團隊得出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創建了原型設計(Prototype),並到前線社區通過參與式觀察收集反饋,推敲最適切使用需求的產品。團隊期望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而非為製作而製作。
實行
安全性、多元化功能是項目團隊為「優杖」訂立的兩大目標。
手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跌倒,而導致跌倒的主要元兇,其中之一是身處的地方太暗,因此團隊就決定加入照明功能,方便用家在睡房等低光環境辨別路況。另外,團隊為產品定調了數個主打功能,包括在拐杖加入簡易的通報按鈕,猶如平安鐘一樣,用家一旦按下,手杖便會發訊息給指定聯絡人,讓他們可以查看實時位置。而其他功能還包括跌倒通報,照明、暖手、來電震動等等,大大增加了手杖的實用性。
這意味著手杖將不會是「輕量級」,而且耗電量也是致命傷。由於會有電池和其他組件,智能手杖無可避免會比其他普通拐杖重,因此團隊必須在功能和重量之間找到平衡,既不能太重,確保續航力能滿足用家需求。 項目團隊花了不少研發時間去計算手杖的承重能力,從選擇材質,到耐力測試,以確保產品規格符合國際安全認證。最後,項目團隊決定使用鋁合金和尼龍玻璃纖維分別作爲杖身和手柄的材料。
在產品構想過程中,當中經歷比較多波折的是充電部分方式,團隊原曾考慮採用「夾式充電器」,但在測試階段,他們意識到處理夾子這個動作會給老年人帶來不便,因為他們的手部活動範圍有限。經過反覆試驗,團隊最終採用了磁吸式充電器,「一拍落去就黐住,這就可以做到充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