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設計回收手推車

積極老齡
社會共融

概述:

香港拾荒者一直為本地環保回收行業作出重要貢獻,他們每年所收集的廢紙或紙皮高達193噸,佔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的兩成。按數據顯示,拾荒者大多已年逾六旬,每日站在行業最前線為市民處理固體廢物,分類可回收物料,但卻因其厭惡性工作而被社會所輕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開展的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第二季以「關懷長者就業」為主題,展開了一個關懷拾荒長者回收工作的「社創行動項目」,集合社會各方之力,按拾荒長者的實際需要,改良回收工作手推車設計,以協助拾荒長者減少工作勞損,提高工作時的安全,確保工作的尊嚴。

成果:

經過一系列公眾參與的設計思維工作坊及超過半年的研究和討論後,回收車第二版原型設計終於完成,並舉行了一場公眾展覽,在社區內宣傳全新設計的回收車原型,即「回收工作手推車」。曾參與回收車設計過程的拾荒長者亦獲邀作用家測試,協助改良設計。

展覽活動及手推車成功獲得媒體關注,並對「回收工作手推車」作廣泛報導,亦揭示了拾荒長者目前的不理想的工作條件。

在非牟利組織的全力支持下,「回收工作手推車」的研發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對拾荒者現狀的關注。項目後期更取得以下兩項具體成果:第一,成功提交服務建議書,向私人資助者爭取資助,支援社區拾荒長者;第二,在理大應用社會科學教授帶領下展開研究項目,深入了解拾荒長者情況。

過程:

靈感

香港樓宇密度高,道路狹迫,在如此獨特的城市環境中,手推車常常都被用作短途運輸的工具。

根據我們的觀察及調查研究所得的結果顯示,香港大部分拾荒者年過六十,有些甚至更超過九十歲。他們以拾荒為生,收集具回收價值的物料(如紙皮、鋁鑵、金屬及膠樽等),並將之轉賣給回收店。手推車就是他們用作收集、儲存和運輸回收物的最主要工具。

對拾荒長者的工作予以正面肯定,不但能有效消除大眾成見,更能為這群在職長者建立工作尊嚴。因此,設計小組依循這個方向努力,由他們的謀生工具入手,希望透過改善手推車的設計,使拾荒者能夠更有效、更安全地完成工作,同時亦讓公眾了解他們的工作需要。

構想

設計小組對拾荒者所使用的手推者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包括他們日常工作行經的路線,前後為期約六個月。小組亦根據研究成果列出回收車的設計考慮點。

全新設計的手推車變得更安全省力,亦更適用於本地環境,切合拾荒者實際工作需要,達至「貼地」理念。

新加入的設計使手推車易於上壆及推行,它具備刹車功能,亦加入了鎖車裝置,與現時常用手推車比較,裝載相同重量貨物時可更平穩推車。

將安全帶安裝在手推車把手上,並由原來兩條安全帶改為僅使用一條。
手推車前端的防撞物料更換成更持久耐用的物料。
在前方車輪加裝彈簧,防止萬向輪滾動過快。這項新設計稱為「半萬向輪」。
執行

在拾平台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兩間非牟利組織的支持下,設計小組擬定提案,嘗試在社區推行全新設計的回收車。提案獲得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項目資助,展開為期兩年的社區試驗,一共生產了數十架手推車派發予拾荒長者使用,並為他們提供健康檢查,協助與社區建立關係。2021年10月,行動項目「拾連」正式開展。

原型製作及測試(Prototyping and testing)

我們製作了四個回收手推車的原型,分別在上水、北角、葵芳和紅磡進行為期半年的社區測試。是次測試共有四名拾荒長者參與,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試用新設計的回收手推車。我們每週記錄手推車的損壞程度,並在原來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請參考共創回收手推車報告:測試、觀察及項目總結。

回收手推車的設計原則簡單,符合項目所定目標。項目旨在改善拾荒長者目前使用的角鐵手推車,使其可更安全使用及更適用於本地環境。我們就設計原則,在不同的社區活動中收集了公眾對回收手推車的疑問與意見,總結如下:

 

公眾普遍認為新設計的手推車比現時角鐵手推車較重。這是由於回收手推車的車身比現時手推車長約三分之一。其次,改良後的手推車加入了額外裝置,因而增加了車身總重量。即使如此,只要能夠平穩推行手推車,重量便不算是重要的考量點,而且用家在測試期間並沒有投訴手推車無法推動,或因重量而感到特別難以推動。

 

不少受訪者亦對改良後的回收手推車的成本表示關注﹐因為拾荒者一般收入微薄,而「設計→生產→營銷→購買→消費/使用」的商業模式亦會假設用家須自費購買商品,但是這種模式顯然不適用於我們對回收手推車所制定的計劃。

 

回收手推車生產計劃的主要對象是為數不多的本地拾荒者,因此是次研發非以大眾市場為目標,難以與大量生產規模的角鐵手推車相提並論﹐而且小型生產與大規模生產的成本亦有所不同。

 

項目不單是重新設計工具為社區所使用,還有意改變大眾對社區拾荒者的印象。有鑑於此,我們建議非牟利組織採用新設計,主動承擔生產責任,並通過租借或其他服務途徑向拾荒者提供手推車。另外,除了向拾荒者提供回收手推車外,非牟利組織亦應提供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服務,以改善本地拾荒者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生活。

 

參考資料:

  1. 共創回收工作手推車測試 | 觀察及項目總結報告:https://www.polyu.edu.hk/disi/-/media/department/disi/publication/s2_trolley_summaryreport_cn.pdf
  2. 回收工作手推車使用手冊:https://www.polyujcsoinno.hk/images/content/programme/Action-Project/S2_Trolley/Userguide.pdf
  3. 共創回收手推車報告:https://www.polyu.edu.hk/disi/-/media/department/disi/publication/jcdisi-publication/trolley_report.pdf

返回所有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