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設計

觀察
創意

活動介紹

在本活動課堂中,學生會與持份者(與學生當前研究的問題/議題相關或即將相關的人士)見面,並進行具建設性的討論,為設計提出洞見。

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學生可以學習在團體協作環境下解決難題,嘗試以現實人士需求為中心打造設計,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經驗。

學生亦能學習通過與使用者對話獲取洞見。

活動內容

課堂說明:

介紹活動10分鐘

向學生解釋活動目的及所需步驟。

共同設計的活動背景設定可以是有著具體主題,並針對某些參與群體。因此,這類共同設計的活動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計劃可供跟隨使用。下列是設計活動時可考慮的環節、原則方針及注意事項,可供參考。

共同設計

共同設計的英文詞為「co-design」,詞語前綴「co」取自於「cooperative(指合作)」,因此共同設計又叫參與式設計。這個概念來自於北歐國家人民推動工作場所民主化的運動。參與式設計起初宗旨很簡單,它認為受設計影響的人士都應該參與設計過程,而設計師因此應站在資源較匱乏的持份者一方推動項目,讓他們能更有效且合理地參與設計。另一個針對共同設計爭議較少的說法是,它能夠確保當前技術可以在設計過程中作為資源來運用。

破冰認識

學生與設計伙伴站在平等位置互相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破冰活動有其必要性。破冰活動不限形式,但應讓參與者將彼此作為普通人士及市民來認識。學生不應只顧著訪問設計夥伴,而設計夥伴亦需要主動接觸認識學生。

非設計者視覺化工具

非設計師人士有時無法輕易表達個人需求及期望。如果有人讓他們就某個設計議題發表想法,他們只能作一般回應。

因此,適當地使用視覺化工具變得相當重要,它有助促進對話,表達想法。活動應集中於獲取關鍵詞及洞見,而非討論具體設計或設計細節。學生可以為活動準備個人使用的視覺化工具,這可以是他們在過往活動曾使用過且熟悉操作的工具,又或者是針對主題而特製的工具。導師亦可運用其他工具如靈感卡(活動DT05.4)等引導對話。

▸ 匯報分享(20分鐘)

中英詞彙對照

共同設計 Co-design

參與式設計 Participatory design

持份者 Stakeholder

設計伙伴 Design partners

參考資料:

Björgvinsson, E.、Ehn, P.及Hillgren, P. :〈Design Things and Design Thinking: Contemporary Participatory Design Challenges〉,《Design Issues》,第28卷3冊(2012年),頁101–116。

返回所有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