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共融遊樂」:解鎖公園為老幼增添樂趣!(暫只提供中文版本)

積極老齡
社會共融

概述

長大成人的你,能想起來上次在公園玩樂是何時嗎?

香港現時的休憩空間一般根據年齡組別及其功能被劃分為不同區域,但這些具年齡的遊樂設施令不少喜歡玩樂的用者卻步,單一乏味的遊樂設施亦也未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用家需要。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旨在探索「跨代共融遊樂」(IG Play)作為香港嶄新遊樂空間的設計理念。冀望未來公共開放空間的規劃和設計可鼓勵跨代互動和遊樂,從而減少長者孤獨感、提倡健康和積極老齡化。

JCDISI開展的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第四季(簡稱「騷‧In‧廬」第四季)以「跨代共融遊樂空間」為主題,於2019年舉辦共創工作坊和社創研討會,了解社區持份者對IG Play的需求、關注的問題和願景。在2020年至2021年開展了兩個「行動項目」發展原型設計,希望測試公眾對這個嶄新的遊樂空間設計概念的接受程度。

成效

「騷‧In‧廬」第四季以「跨代共融遊樂空間」爲主題邀請了各界別的持份者合作和參與,當中包括政府部門、公共休憩空間管理者、公營房屋機構、專業人士、學者以及社區大眾。而在計劃發展的不同階段亦達致了短、中、長期的成果,長遠冀望能夠締造系統性改變。

在初期,JCDISI透過共創工作坊及社創研討會,成功收集社區不同持份者對於以嶄新的「跨代共融遊樂」 (IG Play)作為設計意念的看法,並從中粹取了初步的設計考量。及後,團隊亦在「2019全球青年領袖高峰會」以及「英華街過渡性社會住房計劃諮詢」分享經驗及提供建議,短期內達至知識和專有技術轉移。後期,JCDISI啟動了兩個行動項目——「跨代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比賽 | 駿發花園」及「九龍公園健身徑跨代共融遊樂空間設計」,分別與香港房屋協會以及康文署、建築署合作,透過跨界別、跨學科的設計團隊的參與和合作,為現有設計向空間管理者作出建議,支持系統變革。

以設計思維得出具可行性的原型方案,JCDISI加以全面推廣(Scale up)

JCDISI 從上述兩個行動方案提出「跨代共融遊樂空間」的基礎概念,並在賽馬會的捐助及支持下,於2022年開展了「賽馬會跨代共融遊樂空間」項目,以兩個香港公共屋邨作為藍本,繼續探索及實踐「跨代共融遊樂」(IG Play)的概念。在鼓勵健康生活及跨代共融的同時,與策略性夥伴合作,建立社會資本。

過程

靈感

公共空間為休憩及康樂的主要空間。 在香港這個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中,公園及公共屋邨的公共空間是社區內重要的空間,給予長者休息、放鬆和進行社交聯繫的地方。儘管如此,一般公園都是以功能性為主導、按年齡劃分或是設有年齡限制的遊樂設備,這個設計理念無疑削弱了跨代互動及共融遊樂的潛力。

構思

共創工作坊的規劃透過設計思維,去了解公眾對公園的期望及憂慮,從而分析如何在空間設計上實行跨代共融的元素。我們注意到不同年齡的參加者都有不同需求,例如較為年輕的參加者渴望有新鮮刺激的玩樂設施和新潮「打卡點」,而長者則希望有更多戶外的復康設施幫助伸展筋骨和運動。除此之外,公園的管理者以安全為最重要的設計原則,有時甚至會與用戶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異。在共創工作坊的過程中,不同的持份者互相聆聽和討論,當中知識的交流令參加者了解場地管理團隊在管理上需要考慮的地方。參加者在提出有創意的概念性設計方案的同時,亦能考慮到建議的可行性和安全度。最後從共創團隊構思的設計概念和原型設計中,提取了六個跨代共融遊樂空間的設計考慮,供兩項行動項目作設計參考。

執行

跨代共融遊樂空間在香港為較嶄新的公共開放空間設計概念。故此,項目初期以共創工作坊去收集意見,為如何在香港實現此概念提出了基礎構想和框架。及後,JCDISI及行動項目夥伴以循證設計方法和跨界別參與式設計過程,以九龍公園健身徑以及駿發花園作為藍本,啟動了兩個行動項目——「跨代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比賽 | 駿發花園」及「九龍公園健身徑跨代共融遊樂空間設計」。行動項目分別透過專業建築團隊設計以及跨代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比賽讓各界參與,構思用家為本的跨代共融遊樂空間。最終的設計成果考慮了實際空間的現況和用家需求,並供兩個選址的管理團隊參考,而JCDISI 亦從中得到跨代遊樂的設計參數和提高可行度的建議。

九龍公園健身徑跨代共融遊樂空間 | 設計方案
https://www.polyujcsoinno.hk/zh/innovation-themes/s4/action-projects-ig-playspace/kp-2
跨代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比賽——駿發花園 | 冠軍方案
https://www.polyujcsoinno.hk/zh/pg-designcomp

「社區共創」透過讓公眾親身參與設計過程,切實了解社區對空間的需要、考慮和願景,當中知識的交流亦能讓不同持份者互相理解和學習,從而得出平衡各方需要的方案以促進跨代共融和社會和諧。

項目希望以參與式設計令公眾理解設計概念,亦從中了解用家需求、關注和願望。故此,JCDISI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共創工作坊,邀請了共78位不同年齡及專業背景的公眾人士參與。過程中參加者一同透過 「設計思維」的方法,以九龍公園健身徑和駿發花園作藍本,共創理想的「跨代共融遊樂空間」並製作原型。

 

  1. 建立同理心 (Empathize)
    同理心及互相理解是共創過程關鍵的第一步。開始構思之前,每支共創團隊均獲安排與不同組別的使用者對談,當中包括小童、青年、家長、年輕長者、年長長者及公園管理員,嘗試理解每組使用者對跨代共融遊樂空間的需要及疑慮。 每支共創團隊亦到所屬的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從每組受訪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理解地點的位置、周邊狀況和使用情況。

共創團隊與使用者對談建立同理心

共創團隊實地考察及分析

 

  1. 定義問題 (Define)
    理解過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及地點周邊狀況後,每組共創團隊展開討論,並利用「我們可以如何」界定著手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階段,每個共創團隊分別定義了自己的「我們可以如何」問題:
    • 我們可以如何重新設計九龍公園健身徑使其更適合年長人士健身?
    • 我們可以如何加入吸引年輕人的元素,同時兼顧其他年齡人士對遊樂空間的需要?
    • 我們可以如何營造一條可自由發揮而有趣的健身徑?
    • 我們可以如何營造一條可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刺激的共融空間?
    • 我們可以如何打破隔膜及營造動靜皆宜的多元空間?
    • 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樂齡設計促進不同年齡層人士之間的互動?

而工作坊亦邀請了專家進行分享,講解管理上需要考慮的地方,幫助參加者理解場地的痛點以及公園管理者的想法與期望,在下一階段提出創意設計方案的同時考慮建議的可行性。

專家分享現實管理上的考慮

  1. 共創構思 (Ideate)
    每個共創團隊集思廣益,得出多個創新構思,嘗試解決界定的問題,再在模型上以小旗子和便利貼呈現構思。 康文署、房協、救世軍及香港職業治療學會均派出專家代表,就每支共創團隊的構 思提出寶貴意見,幫助團隊進一步將意念發展成可行方案。

共創團隊的初步構思

專家就團隊的方案給予建議

  1. 原型設計及點子匯報 (Prototype)
    綜合專家意見後,共創團隊、JCDISI及一口設計工作室的同事一起製作模型,將心目中的跨代共融遊樂空間呈現於九龍公園及駿發花園的模型。 最後,每個組別都進行了匯報,分享在設計思維的過程下,如何逐步構建用家為本的設計

返回所有Cases